东莞钢结构工程安装完成后,需进行系统、全面的验收工作,以确保结构安全、功能达标且符合设计要求。验收过程通常分为资料审查和现场实体验收两大环节,具体内容如下:

一、资料审查
施工图纸与设计文件
核对施工图纸是否与zui终设计一致,包括结构布置、节点连接、尺寸标注等。
检查设计变更记录,确保所有变更均经过审批并纳入施工。
材料质量证明文件
钢材质量合格证、检验报告:确认钢材型号、规格、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。
焊接材料(焊条、焊丝、焊剂)质量证明:检查熔敷金属化学成分、力学性能是否达标。
连接件(螺栓、高强螺栓)质量证明:验证抗拉强度、硬度等指标。
防腐涂料、防火涂料质量证明:检查耐候性、附着力、防火等级等参数。
施工过程记录
焊接工艺评定报告:确认焊接方法、工艺参数是否通过评定。
焊接无损检测报告(如超声波、射线检测):检查焊缝内部缺陷是否合格。
高强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复验报告:验证连接副预拉力是否符合规范。
构件矫正与预拼装记录:确认构件变形是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。
隐蔽工程验收记录
地脚螺栓预埋记录:检查螺栓位置、标高、垂直度是否准确。
焊缝隐蔽部位验收记录:如节点板焊接、加劲肋焊接等。
防腐涂层隐蔽验收记录:确认涂层厚度、附着力是否达标。
施工试验报告
钢材复验报告:对进场钢材进行抽样复验,验证力学性能。
焊缝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报告:检查焊缝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。
高强螺栓连接副终拧扭矩检查记录:确认连接副紧固质量。
二、现场实体验收
结构尺寸与垂直度检查
轴线偏移: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测量柱脚、梁端轴线位置,允许偏差需符合规范(如单层柱轴线偏移≤H/1000且≤10mm)。
垂直度:用经纬仪或吊线法测量柱身垂直度,单节柱垂直度偏差≤H/1000且≤10mm,整体垂直度偏差≤H/2500+10mm。
标高偏差:用水准仪测量柱顶、梁面标高,允许偏差需符合设计要求。
焊缝质量检查
外观检查:用放大镜或焊缝量规检查焊缝表面质量,无裂纹、夹渣、气孔、咬边等缺陷。
内部缺陷检测:对重要焊缝进行无损检测(如一级焊缝100%超声波检测,二级焊缝20%抽检),缺陷等级需符合《钢结构焊接规范》。
焊缝尺寸:测量焊缝余高、焊脚尺寸,允许偏差需符合规范(如对接焊缝余高0~3mm)。
高强螺栓连接检查
终拧扭矩检查:用扭矩扳手抽查终拧扭矩,偏差需在±10%以内。
连接面摩擦系数:检查连接面处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(如喷砂、抛丸处理)。
螺栓外露长度:测量螺栓外露丝扣,允许偏差为2~3扣。
防腐与防火涂层检查
涂层厚度:用涂层测厚仪测量防腐涂层厚度,干膜厚度需达到设计要求(如富锌底漆≥60μm)。
附着力测试:用划格法或拉开法检查涂层附着力,需符合规范。
防火涂层厚度:测量防火涂层厚度,耐火极限需满足设计要求(如薄型防火涂料厚度≥3mm)。
结构变形与损伤检查
构件变形:检查梁、柱等构件是否发生弯曲、扭曲变形,偏差需在允许范围内。
局部损伤:检查构件表面是否有磕碰、划伤,需及时修复。
支撑系统:检查水平支撑、垂直支撑是否安装牢固,无松动或变形。
功能测试
吊车梁制动系统:检查吊车梁制动板、制动桁架是否安装到位,运行无卡阻。
屋面排水:检查屋面坡度、排水沟是否畅通,无积水现象。
门窗安装:检查门窗框与结构连接是否牢固,开启灵活。
三、验收标准与依据
标准:
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》(GB 50205-2020):规定了钢结构工程验收的基本要求、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。
《钢结构设计标准》(GB 50017-2017):提供了钢结构设计的技术依据。
《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》(JGJ 81-2002):规定了钢结构焊接的质量要求。
设计文件:
施工图纸、设计变更、技术核定单等设计文件是验收的重要依据。
合同文件:
施工合同中约定的质量标准、技术要求等需在验收中落实。
四、验收流程
施工单位自检:
施工单位完成安装后,需进行全面自检,整理验收资料,填写《钢结构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》。
监理单位初验:
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和现场实体进行初验,提出整改意见。
建设单位组织正式验收:
建设单位组织设计、施工、监理等单位进行正式验收,形成验收结论。
整改与复验:
对验收中提出的问题,施工单位需限期整改,整改完成后申请复验。
验收备案:
验收合格后,建设单位需将验收资料报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备案。